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再迎利好。“新質生產力”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熱門詞匯,聚焦到醫療器械產業,依靠創新驅動的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將迎來快速發展時代。
1、兩會聲音:國產醫療器械破局高端
據中國衛生雜志報道,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國藥集團國藥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于清明提出:通過專項計劃支持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平臺建設,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高校院所為支撐,以創新平臺為承載主體,推進政、產、業、醫、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研發的國家隊和主力軍。
隨著經濟發展以及關鍵技術突破,國產醫療器械邁入了黃金發展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醫療器械供應鏈分會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醫療器械工業市場規模預計達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
基于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國內的械企早已不滿足于在低端領域拼價格,而是將更多精力投向創新與技術為主導的高端市場。
于清明建議,構建中國醫藥企業創新評價體系,編制中國醫藥企業研發指數,從研發投入、研發產出、研發質量和研發支持等全方位引導醫療器械產業創新。以政策引導相關主體以股權并購等方式參與重點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建設,帶動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等創新主體多元協同和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端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在醫療器械領域,高端突破不能僅靠單兵作戰,需要多方優勢互補。推進政、產、業、醫、學、研、用協同創新,能夠助力企業在研發端能夠實現優勢互補,且在市場端形成合力,加速國產醫療器械品牌力建設。
開年以來,上海、深圳兩城均發布了重磅醫療器械產業項目。
其中,上海的東方生命港·青浦新城園項目圍繞大健康,聚集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制造的關鍵環節,吸引國內外“AI+高端器械產業鏈”相關企業入駐。
深圳在全力推進深圳國際醫療器械城規劃建設,全面建成深圳市高端醫療器械核心制造承載區,打造全國頂尖、世界一流的千億級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高地。
于清明表示,以創新驅動、資本驅動、要素驅動,重點突破一批國產化率低的高端整機設備、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加快發展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業的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根據央視新聞報道,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
高端醫療器械是“國之重器”,被視為國家制造業和高科技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
2024年2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正式施行,其中提出,在醫藥領域,鼓勵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
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提出,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推動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新型醫療服務,研發融合數字孿生腦機交互等先進技術的高端醫療裝備和健康用品。
各類重磅信號頻出,2024年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將迎來破局之機。
2、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國產高端替代加速
國產醫療器械想打“高端局”,除了技術突破,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來提供助力。
例如,對于高端醫療器械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在外資巨頭帶來的客觀壓力下,審批效率與商業轉化直接掛鉤。進院時間越晚,意味著搶占市場份額的難度越大。
去年7月,上海市醫保局、上海市衛健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對取得國家醫保耗材編碼、符合本市可另收費耗材目錄管理規定的產品,企業可直接申請掛網采購,實施一門受理,減少辦理環節,提高審核效率,加快臨床使用。
據悉,自流程優化以來,上海新增可另收費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1.07萬個分類編碼,涉及目錄333條。
支付層面,國家醫保局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013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到,目前,正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指導各地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創新醫用耗材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穩步提升參?;颊弑U纤?。
同時,在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確定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支付標準等環節,對創新醫用耗材等按相關規定和程序予以支持。
截至目前,上海,海南、北京、浙江等多地均出臺相關政策,從醫保支付等方面加大對創新藥械的支持力度。再加上,優先采購國產、大型設備配置解綁等各類利好舉措落地,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正在持續加速。
適逢黃金發展期,越來越多國產械企將目光投向高端市場,且在部分賽道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邁瑞在財報中提到,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28.1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10.3%,同比增長23.3%,產品不斷豐富,持續創新迭代,尤其在高端領域不斷實現突破。
2023年上半年,邁瑞在院內傳統超聲科室和新興臨床科室加速實現高端突破,二、三級醫院占國內超聲收入的比重連年提升,高端超聲占國內超聲收入的比重已超過一半。
聯影也在高端領域頻頻布局,2023年上半年,聯影醫療研發投入9.15億元,同比增長超56%。在高端醫學影像及放射治療產品領域,聯影產品線的覆蓋范圍與GE醫療、西門子醫療、飛利浦醫療等國際廠商基本一致。
東軟、開立、樂普等國內頭部械企也均有高端產品面世,且在海外高端市場的突破已見成果。
隨著產業基礎、產業鏈和供應鏈水平顯著提升,國產醫療器械走向高端化發展為大勢所趨?,F階段,部分領域“卡脖子”問題依然存在,但隨著政策助力與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國產高端之路已經邁出了堅實一步。